创新机制 政策推动 邢台市推广五种造林模式效果好

2018-04-19 点击数量:480

今春以来,邢台市在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中,结合储备林项目,坚持改革推动,注重政策引导,创新经营机制,较好解决了树有谁栽、钱由谁出、责有谁担、利有谁享的问题,有效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造林、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。据统计,截止目前,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9.8万亩,超额完成了春季植树计划。主要有五种经营模式:

一、政府投资、树权归政府造林模式。就是财政投资或政府依托储备林项目贷款资金,通过公开招标,由专业绿化公司或大户承包,负责绿化和管护,树权归政府,确保了重点绿化工程建设质量。任县在储备林基地建设中明确规定,对树权归政府的,县政府在25年合同期内,第1年每亩补助700元,第2年每亩补助800元,第3年每亩补助1000元,从第4年开始每年每亩补助1200元。

二、市场运作、政府企业合作经营模式。就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造林绿化,合作经营管理,收益按比例分成,实现了“政府要绿、企业得利”的目标。如开发区在大外环绿化中,把储备林项目资金做为政府投资,不足部分由北京京林园林绿化公司投资,其中政府占49%的股份,京林公司占51%的股份,有收益后按股份分成,按照林苗间作模式完成造林2900多亩。

三、政府统贷、树权归大户造林模式。就是政府依托储备林项目统一贷款,大户负责造林和还款,树权归大户所有,较好解决了政府负担重的问题,减轻了县级财政压力。任县对树权归大户的,政府给予资金补助,第一年补助1500元,从第2年开始每年补助800元,连补7年,政府负责偿还利息,大户负责偿还本金。巨鹿县对储备林项目造林,按储备林投资标准,分三年拨付给造林主体,树权归造林主体,贷款本息由造林主体偿还。

四、招商引资、工商资本造林模式。依托大户、大公司雄厚的资金优势,通过协助土地流转、政策激励、招商引资等措施,引导工商资本投入造林绿化、发展林业产业,做到了规模化造林、集约化经营。如河北宝晟农业开发公司在红石沟治理中,以自有资金投入为主,累计投资3.8亿元,完成绿化治理面积2万亩,其中今春新造林1000多亩。

五、政府补贴、群众自主造林模式。大部分县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,按照每亩500-1200元的标准,对新造林给予一次性或分年度补贴,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据统计,今年各县市财政投资达到5.57亿元,用于造林绿化补贴。广宗县规定:对农户在自有或流转的土地上造林面积不低于50亩的,县政府分三年给予每亩700元补助,其中第一年300元,第二年和第三年各200元,树权归造林户所有。巨鹿县继续对经济林造林按每亩500元给予补贴,其中金银花、枸杞、杏分别连续补助3年、4年、6年,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该县特色经济林种植规模。